導讀:隨著物聯網、電子商務、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(fā)展,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,成為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礎。
近年來,全球大數據儲量呈現爆炸式增長,其中中國數據產生量增長最為迅速,平均每年增長速度比全球快3%,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。
中國數據圈將受到來自物聯網設備信號、元數據、娛樂相關數據、云計算和邊緣計算增長的驅動,中國生產力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占比將從2015年的11%增長至2025年的40%。
全球大數據儲量規(guī)模爆炸式增長
隨著物聯網、電子商務、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(fā)展,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,成為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礎。根據國際數據公司(IDC)的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2013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為4.3ZB(相當于47.24億個1TB容量的移動硬盤),2014年和2015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6.6ZB和8.6ZB。近幾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0%,2016年甚至達到了87.21%的增長率。2016年和2017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16.1ZB和21.6ZB,2018年全球大數據儲量達到33.0ZB。
預測未來幾年,全球大數據儲量規(guī)模也都會保持40%左右的增長率。在數據儲量不斷增長和應用驅動創(chuàng)新的推動下,大數據產業(yè)將會不斷豐富商業(yè)模式,構建出多層多樣的市場格局,具有廣闊的發(fā)展空間。
根據IDC最新發(fā)布的統計數據,中國的數據產生量約占全球數據產生量的23%,美國的數據產生量占比約為21%,EMEA(歐洲、中東、非洲)的數據產生量占比約為30%,APJxC(日本和亞太)數據產生量占比約為18%,全球其他地區(qū)數據產生量占比約為8%。
網民規(guī)模穩(wěn)步增長,中國數據產生量超過美國
當前網民增長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(wěn)的階段,互聯網在易轉化人群和發(fā)達地區(qū)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,下一階段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將轉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以及發(fā)展相對落后地區(qū)的居民。目前,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繁榮發(fā)展,移動終端設備價格更低廉、接入互聯網更方便等特性,為部分落后地區(qū)和難轉化人群中的互聯網推廣工作提供了契機。
截至2018年12月,我國網民規(guī)模達8.29億,普及率達59.6%,較2017年底提升3.8個百分點,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。我國手機網民規(guī)模達8.17億,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.6%。
當前,我國正在加速從數據大國向著數據強國邁進。國際數據公司IDC和數據存儲公司希捷的一份報告顯示,到2025年,隨著中國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持續(xù)推進,產生的數據將超過美國。
我國產生的數據量將從2018年的約7.6ZB增至2025年的48.6ZB,數據交易迎來戰(zhàn)略機遇期。1zettabyte大約是1萬億gigabyte,這是當今常用的測量方法。與此同時,美國2018年的數據量約為6.9ZB。到2025年,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30.6ZB。
生產力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增長迅猛
預計到從2015到2025年,娛樂數據(來自數字電視、在線視頻、音樂和游戲的數據)將增長7.8倍,生產力數據(大數據和元數據)和物聯網數據的增長則更加迅猛,娛樂數據的占比將從46%以上下降到25%。
隨著媒體和娛樂從模擬向數字轉換的速度減慢,圖像數據(包括非娛樂和娛樂相關內容)的增長也放緩。2015至2025年,監(jiān)控、數碼相機和拍照手機、掃描儀和醫(yī)療成像等非娛樂成像數據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9%,占比將從37%下降至3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