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國家信息產業(yè)部也正推進對動物監(jiān)管實施RFID(電子標簽)制度,每頭豬都有電子身份證,通過一個芯片裝置,記錄每頭豬從出欄到屠宰的全過程,包括豬的“病歷卡”也在其中。
農工商的愛森肉、上食肉和星輝食品系列等,顧客只要手指輕點電腦查詢系統(tǒng),這些知名農產品的“身世”便可知曉。在上海50家大超市已有50臺食用農產品查詢機佇立待查。但是,比起上海所有超市這個數字顯然遠遠不夠,還有就是并沒有囊括全部上市的農產品。
那么,要做到所有食用農產品歸檔備查,在查詢機上一指輕點便可獲得安全的信息,這條路還有多遠?記者近日走訪有關部門,可謂有喜有憂——
目前,在超市里由市技監(jiān)局強制性規(guī)定的有15大類如米、油、醬油、飲用水、方便食品等,這些入口直接關乎市民健康安全的產品,必須有QS標志才能上柜。
再者,國家信息產業(yè)部也正推進對動物監(jiān)管實施RFID(電子標簽)制度,每頭豬都有電子身份證,通過一個芯片裝置,記錄每頭豬從出欄到屠宰的全過程,包括豬的“病歷卡”也在其中。
對于蔬菜安全,由于郊區(qū)農民分散種菜居多,還存在一定的問題。雖然一些大型批發(fā)市場有快速測試蔬菜的儀器,但也只是解決不中毒,而農藥殘留一時半會是檢測不出的。同時,一些大型批發(fā)市場也反映:外地客菜的合格率高于本地菜。
不在規(guī)定的15大類中的農產品,比如有些低廉的產品利潤本身很薄,它不會主動要求列入查詢范圍。有關部門將來是否設立準入門檻,進超市的農產品必須提供必要的信息,以確保流入市場后的安全,這也許有待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(fā)展。本報記者朱全弟